孔雪儿娇纵性格惹争议 经纪人回应:这就是真实的她

7078png

在娱乐圈"人设崩塌"频上热搜的今天,明星真实性格与公众期待的落差正成为舆论焦点。据百度指数显示,"明星真实性格"搜索量同比激增237%,反映出观众对"工业糖精式偶像"的审美疲劳。就在上周,女团成员孔雪儿因在综艺中展现的娇纵言行引发热议,#孔雪儿公主病#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3亿,而其经纪人"这就是真实的她"的回应,更将这场关于偶像真实性的讨论推向高潮。

镜头前后的性格反差引发舆论风暴

网友扒出孔雪儿早期综艺片段对比发现,其从"乖巧忙内"到"怼人小公主"的转变跨度达两年。在近期露营真人秀中,她因拒绝参与搭帐篷、抱怨住宿条件等行为被批"缺乏职业素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争议片段在抖音获得82万点赞,B站reaction视频播放量均超50万,显示公众对"不完美偶像"存在复杂态度。

经纪公司"真实人设"策略的市场博弈

业内人士透露,孔雪儿团队早在2022年就开始策划"去滤镜化"转型。其微博数据监测显示,争议事件后品牌合作询价反而增长40%,印证了"黑红也是红"的圈内法则。但这种策略存在明显风险:百度舆情报告指出,涉及"明星耍大牌"的负面新闻通常会导致女性观众好感度下降23个百分点。

Z世代观众对偶像真实性的矛盾需求

某机构对2000名95后观众的调研显示,68%受访者渴望看到明星"去剧本化"表现,但其中54%又无法接受"过度真实的缺点"。这种分裂心理在孔雪儿事件中具象化——她的"作精"言行在虎扑获得72%差评,却在小红书收获"真性情"的辩护,平台用户画像差异造就了截然不同的舆论场。

娱乐圈"真实人设"的工业化生产陷阱

资深经纪人L透露,现在业内盛行"70%真实+30%放大"的人设打造公式。但这种操作极易翻车,某顶流小生就曾因"吃货人设"过度营销导致形象崩塌。孔雪儿团队选择的"娇纵千金"路线,本质上仍是经过市场测算的标签化产物,与观众期待的真性情存在本质差异。

舆情危机中的公关话术进化论

对比五年前"已严肃批评"的标准回应,如今"这就是真实的她"的声明获得32万转发,显示粉丝经济进入新阶段。但危机公关专家指出,此类回应必须配套后续行为矫正,否则可能引发反噬。孔雪儿后援会发起的"公主行为大赏"二创活动,正是试图将负面舆情转化为记忆点的典型操作。

这场争议暴露出娱乐圈人设经济的深层矛盾:当观众既厌倦虚假完美又无法接纳真实缺陷时,明星的真实性究竟该如何丈量?或许正如某娱乐博主所言:"我们批判工业人设,却又用工业标准审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