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安踏成为中国奥委会赞助商,李宁酝酿反击

6221png

界面新闻记者 | 武冰聪

界面新闻编辑 | 任雪松

5月6日,中国奥委会与李宁品牌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举行合作发布仪式,正式宣布李宁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

在过去几个奥运周期里,李宁把主要的资源聚焦到篮球、跑步、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上,并构成了其核心业务。该公司表示,要继续加大对运动研究和专业产品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回顾过往,1984年梅花品牌首次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领奖服赞助商,正是在这一年,运动员李宁获得了体操、鞍马、吊环3枚奥运金牌。此后,李宁、安踏、阿迪达斯等多家运动品牌接连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

李宁此次牵手中国奥委会,意味着在2025至2028年期间,中国奥委会组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都将由李宁提供运动装备支持。其中包括洛杉矶2028年奥运会、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2026年冬季奥运会、爱知-名古屋2026年亚运会、达喀尔2026年青年奥运会、成都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十余项国际性赛事。

李宁与中国奥委会签约仪式

这期间,成绩优异且在社交媒体上具备高流量的运动员将与李宁公司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4月23日,李宁与全红婵在中国航天日的同框就曾引发高关注度,顶尖选手穿上李宁服饰,则可能转化为新的奥运周期品牌更强的带货能力。

体育服饰品牌对于奥运赛场曝光的竞争激烈。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消息人士透露,李宁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协议的价值高达8亿元人民币。相比上一个周期安踏与中国奥委会的4年6亿,签约费上涨了近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成本往往也意味着更更丰富的资源转化。公开资料显示,安踏自2009年起与中国奥委会合作,覆盖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多个奥运周期。安踏通过这一合作实现了品牌跃升,营收从2009年的58.75亿元增至2023年的623.6亿元。

李宁面临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就是安踏。从商业布局来看,二者的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安踏通过多品牌战略,如FILA、始祖鸟、萨洛蒙等知名品牌布局高端鞋服市场。李宁这则围绕着单一品牌进行多品类、全渠道的战略布局,通过奥运营销深化细分领域。

接力棒交回李宁手中。发布仪式上,中国奥委会对李宁品牌长期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表示肯定。李宁品牌创始人、集团董事长李宁在发布仪式现场表示:“成为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是荣誉也是责任。”

李宁也表示,未来该品牌将继续服务中国体育事业,以提供专业的产品、丰富的营销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持续加大投入科技创新,为中国顶级运动员、运动队伍打造更专业化、更高品质的运动装备。

中国国产运动品牌崛起,2024年,安踏、特步和361度的营收增速分别达到了13.6%、6.5%和19.6%,这也意味着在消费环境整体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品牌也需要想出新办法来打开市场。

业绩方面,2024全年李宁集团实现营收286.8亿元,同比增长3.9%,毛利为141.5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上升6.0%,集团整体毛利率为49.4%,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5月6日发布会当天,李宁在港股市值约为393亿元,报收15.20元。

在2024年业绩会上,李宁以稳健经营为核心关注点,此次夺回中国奥委会赞助权,被视为其“稳中求进”战略的重要一步。

对于体育品牌来说,体育大年是展示品牌核心价值的机会,但也意味着更高的投入。以赞助为例,牺牲一定的短期利润是为了获取长期回报。

不可否认的是,签约中国奥委会为品牌提供了排他性曝光、技术升级、市场扩张、品牌资产强化等多重资源助力。其核心在于通过奥运舞台的权威背书,将“专业运动”的品牌形象转化为消费者认知与市场份额,同时应对本土品牌竞争与年轻化趋势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