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老人在银行取钱突然去世,家属悲痛发声揭露事件全过程

695png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金融服务问题日益凸显。银行网点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场所,却频频爆出老人办理业务时突发意外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8亿,其中不少老人仍习惯亲自到银行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然而,银行服务是否真正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当突发情况发生时,应急机制是否完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老人突发疾病倒地 银行应急处置引争议

据家属透露,事发当天老人独自前往某银行网点取款,在排队等候期间突然身体不适倒地。监控视频显示,从老人倒地到救护车抵达,整个过程持续了近20分钟。期间虽有银行工作人员上前查看,但并未采取专业的急救措施。家属质疑银行缺乏必要的医疗应急设备和专业培训,错失了黄金抢救时间。这一事件暴露出银行在应对客户突发健康危机时的短板。

家属悲痛发声 质疑银行服务缺失

逝者家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人患有基础疾病但意识清醒,当天只是办理常规取款业务。他们认为银行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应该配备基础急救设施,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急救培训。更让家属难以接受的是,事发后银行方面处理态度消极,未能给予合理解释和人文关怀。这一事件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分享家中老人在银行遭遇的类似困境,呼吁金融机构完善适老化服务。

适老化服务缺位 老年金融安全堪忧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银行网点普遍存在适老化改造不足的问题。虽然部分银行设置了爱心窗口,但在应急救护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老年客户往往需要更长的业务办理时间,在排队等候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此外,银行大厅硬座椅、空调温度过低等细节问题,都可能对老人健康造成影响。专家建议,银行应建立老年客户健康风险评估机制,配备AED等急救设备,定期开展员工急救培训。

完善制度保障 守护老年金融安全

这起悲剧事件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目前,银保监会已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适老化服务建设,但具体实施细则仍有待完善。建议银行网点建立"老年客户服务专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或急救员;在业务高峰期增加老年专属服务窗口;为特殊客户建立健康档案和应急预案。同时,家属也应尽量避免让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单独办理业务,可选择银行上门服务或亲属代办等方式。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障老年群体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