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就客户取款时猝死事件发布声明: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处理

717png

近年来,银行网点服务安全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从排队时间过长到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困难,再到突发意外事件处置不当,金融服务场景中的风险防控体系正面临严峻考验。就在近日,一则"客户在农业银行取款时猝死"的监控视频在网络疯传,视频中家属质疑银行救助不及时的哭诉声,再次将金融机构的应急管理能力推上风口浪尖。面对舆论压力,农行迅速作出回应,发布声明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处理此事。

突发事件暴露银行应急机制短板

网传视频显示,事发时该客户突然倒地后,银行工作人员并未第一时间实施专业急救措施。根据《商业银行网点服务指南》要求,营业场所应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工作人员需接受基础急救培训。但现实中,多数银行更注重防抢劫等安全演练,对医疗急救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此次事件折射出部分金融机构在应急预案制定、员工急救技能培训等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未能有效履行保护客户生命健康权的法定义务。

舆情发酵考验银行危机公关能力

事件发生后,农行在24小时内通过官网和社交媒体发布声明,这种快速响应机制值得肯定。声明中"专项工作组"的提法既体现了重视程度,也为后续协商留出空间。但声明未披露急救过程具体细节,未能完全平息公众疑虑。在自媒体时代,金融机构的危机公关不仅要讲求时效性,更需注意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如何平衡客户隐私保护与公众知情权,成为银行舆情管理的新课题。

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客户为老年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银行网点服务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老年客户超6亿人次。但当前智能柜员机操作复杂、人工窗口减少等问题,客观上增加了老年客户办理业务的健康风险。此次事件为全行业敲响警钟,银行系统亟需优化服务流程,在推广智能服务的同时保留传统服务通道,加强针对特殊群体的健康监测和救助设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