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录 天京东外卖日订单破万

2568png

2025,京东再次拿下“开门红”。

5月13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一季度,京东集团收入为3,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在远超市场预期的同时,也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同比增速。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43.4%。

业绩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平台活跃度的贡献。一季度,京东集团的活跃用户数实现了连续6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增速超过20%,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数和订单量也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

这份财报是消费情绪提振、京东供应链能力及用户体验不断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零售业务基本盘的支撑外,京东在今年2月启动的外卖业务同样贡献了不少增量。京东集团CEO许冉在业绩电话会中尤其提到,以外卖为代表的新业务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早期成果,不仅拉动了平台流量转化,也与已有业务形成了更优的协同,有望成为驱动平台长期健康增长的生态突破口。

京东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创始人刘强东正越来越频繁地参与一线业务。有媒体报道称,他亲自拍板大量业务部署,每周会数次参与零售、物流等板块的日会,并在内部表达了对于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坚决投入”的明确态度。

集聚高战斗力的京东,拉开了全新的增长周期序幕。

零售业务多点开花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京东基本盘的零售业务。一季度,零售收入为2638.5亿元,同比增长16.3%,各项业务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中,3C家电实现营业收入1442.95亿元,同比增长17.1%,同比增速达到2022年以来的最高值。

作为京东的核心品类,3C家电业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补”、年货节等促销活动的拉动,但又不仅仅是源于“国补”。更准确的说,京东是在政策的东风之下,凭借自身在3C家电领域的业务经验,做好了焕新需求的承接。

一个例子是,京东很早就捕捉到家电家居行业从“产品竞争”到“服务竞争”的变革趋势,持续升级家电服务能力,并逐步将服务从城市覆盖到县域农村地区,这也是京东长期以来的护城河。一季度以来,京东以旧换新服务覆盖了200多个细分品类,全国超九成县域农村地区均有消费者通过京东进行以旧换新。

对于3C家电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头部电商平台都在借力“国补”争抢蛋糕。但从一季度的销售数据来看,京东仍然凭借自身扎实的优势守住了城池。

3C家电之外,日用百货品类的增长也不可小觑。一季度中,日用百货品类同样延续了双位数的增长态势,其中商超和时尚品类的收入增速均达到双位数,并且环比进一步加速。这也是京东积极培育3P(第三方商家)生态的结果,随着优质第三方商家的引入与体验的升级,一季度3P用户数和订单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商超业务尤其亮眼,其收入增速已经连续五个季度达到双位数。在高效的自营模式和独特供应链优势的加持之下,零售属性明显的“京东超市”可以将优势放到最大,真正实现“多快好省”。随着外卖等即时零售业务的进一步开放,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也会变得更加明显,同时提升整个平台的用户粘性。

时尚品类的增长也在一季度贡献了惊喜。在随着时尚品牌和商家数量的不断扩充,京东时尚的品牌心智正在不断加强。而京东具备的供应链优势则有助于形成质价比、专业度等差异化,吸引时尚商家和用户向京东时尚聚集。一季度,莱珀妮、Crocs、Massimo Dutti等多个品牌均在京东进行线上首发。

零售业务的增长也为京东的广告收入带来加持。一季度,京东的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7%至223.2亿元。随着AI大模型等技术工具的应用,未来京东广告业务的变现仍有很大的空间。

外卖增长潜力巨大

当供应链与全渠道优势持续放大,京东零售基本盘的稳固并不令人意外。一季度财报中,更具吸引力的还是包含外卖、京喜等在内的新业务增长。

财报显示,一季度京东新业务这一季度收入为58亿元,营收增长18.1%。许冉在电话会上透露,京东外卖成交量即将超过2000万单。对这个入局仅有三个月的平台而言,这已经是一笔“令人鼓舞”的成绩,也证明外卖行业仍有容纳新晋平台的空间。

2000万单当然有补贴的助力,但内部同时观察到的一组数据是,外卖用户目前仍然保持了健康的复购率。这也说明,京东正凭借履约效率和价格竞争力的综合体验优势留住用户。

京东做外卖的思路一直很明确:这绝非一个独立割裂的业务,而是深植于京东生态当中,从扩大核心零售业务优势的角度出发,向即时零售业务的延伸。作为即时零售的高频业务之一,外卖也自然成为了京东的目标。并且,京东并不是为了做外卖而做外卖,而是瞄准了这个行业存在的真实需求,并结合自身优势来进行满足。

京东并不缺乏做外卖的优势。京东平台自身的巨大流量,对外卖商家本就是一种吸引。并且,由于京东零售与外卖业务都基于同一APP,能够相互引入流量。许冉表示,目前已经逐渐看到外卖业务对平台的流量和新用户的拉动作用,也提升了平台整体的流量转化率。许多外卖用户都有跨品类购买行为,带动了商超、生活服务类等品类的增长。

在过去多年的零售业务积累中,京东对于产品及服务品质的重视,已经逐渐在用户群体中培养了“又好又便宜”的品牌心智。不仅“多”、“快”、“省”,更不能忽视“好”。自京东外卖上线以来,只允许品质堂食的餐厅入驻和合作,这也是业内首创最严格的入驻审核流程,并为坚守质量的商家给予更多流量倾斜,这一标准也恰好能够击中外卖用户对一日三餐高品质要求的痛点。

而在外卖平台高度依赖的骑手方面,京东本就拥有足够高效的达达配送系统和丰富的同城履约经验。更引起行业兴奋的是,京东成为首个提出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现阶段个人所需缴纳的全部费用也将由京东统一承担。目前,大量骑手都表示出强烈的加入意愿,骑手工服也一直处于严重缺货状态。

更值得期待的是,外卖与京东核心电商零售业务、甚至是物流业务之间的协同才刚刚开始。外卖带来的将远远不止拉新,长期来看,在配送运力、技术数据等方面,外卖业务也可以为京东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

做让全行业受益的生意

无论是京东零售基本盘业务的稳固,还是外卖业务首战告捷,长期坚持效率优化与生态共赢战略的结果,背后是京东一贯坚持的“体验、效率、成本”的核心经营理念。

“体验、效率、成本”是京东内部著名的“倒三角表”。它意味着,京东一切经营策略,都是基于对成本、效率的优化,来为用户打造极致的产品、价格、服务。

早在进入电商领域之初,京东走的就是与其他平台完全不同的路径:在行业普遍认为自建物流是一个“烧钱”的错误时,京东坚定投入自建物流与供应链,并因此构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将低价卷到极致,甚至不惜以牺牲上游利益为代价时,京东强调“不让合作伙伴亏钱”,通过规模效应和效率提升来分摊成本,实现一种健康的低价。

如今的京东迎来了收成时节。自建物流与供应链不仅保证了商品与服务的品质,有助于打造差异化的商品供给优势,同时随着规模效应的不断放大,带动了采购成本的下降和效率增长,最终让利于消费者。而消费者也在购物过程中加深了对京东品质低价的印象,带来用户规模和活跃度的持续提升。

这个正向飞轮得以健康运转的前提是,从产业链到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从效率提升中受益。这也是京东极为重要的经营方法论:贯彻利益共享,坚持商业向善。

最早做家电及3C业务时,刘强东曾将京东的价值主张形象地概括为“三毛五理论”:如果京东有机会获取一元利润,不要全部据为己有,只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留给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其中三毛五留给团队,剩余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续发展。

“三毛五”理论让京东保证自身稳健利润水平的同时,也为合作伙伴带来了合理的利润增长空间,同时也使每一位京东员工从中受益。在行业并不看好京东入局电商的时刻,京东借此成功杀出了一条血路,更重塑了数码家电行业的生态与零供关系。

在外卖行业,京东也同样沿袭这种思路。京东外卖承诺对商家进行佣金减负与配送费减负。除了对今年5月1日前入驻京东外卖的品质堂食商家提供全年免佣金福利外,还保证未来长期的佣金费率不超过5%。同时,京东也率先提出为骑手提供社会福利保障,并且强调“绝不逼迫任何一个商家进行二选一”。

在京东看来,佣金减免会让商家有更长久的生意可做,有更多的钱可赚,省下来的钱可以更多的投入在餐品品质改造上,形成良性循环。而骑手的福利保障,则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

京东模式的成功,也就是因为遵循了做生意最本源的逻辑。只有让全行业共享效率提升的红利,构建共生共赢的生态,才能实现商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与社会价值的长期共振。

而这也为京东自身的持续健康增长提供了动力。许冉在电话会议上强调,长期来看,京东的利润率会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运营效率的提高而持续提升,京东长期高个位数的利润率目标没有改变。随着新业务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及生态协同效应的深化,今年的京东也将迎来新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