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拔完智齿头痛难忍,医生检查后竟发现嘴里藏着一根针!

1307png

近年来,随着口腔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拔智齿已成为常见的门诊手术。然而,看似简单的拔牙过程却暗藏风险,医疗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关注。从麻醉意外到器械残留,患者安全如何保障成为热议话题。就在近日,一则"女子拔完智齿后头痛难忍,医生检查竟发现嘴里藏着一根针"的新闻引发轩然大波,再次将口腔医疗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拔牙后持续头痛竟是医疗事故

28岁的张女士在某口腔诊所拔除智齿后,连续三天出现剧烈头痛症状。起初以为是术后正常反应,但疼痛持续加重并伴随牙龈肿胀。经三甲医院CT检查震惊发现,其牙龈组织内竟残留着一根长约2厘米的金属针。影像显示该针已部分刺入下颌骨,随时可能随吞咽动作移位造成更严重伤害。这种明显的医疗疏失让患者承受了本可避免的二次伤害。

器械清点流程为何形同虚设

涉事诊所负责人承认,该针状物为拔牙器械的断裂部分。按照规定,所有手术器械使用前后都需严格清点,尤其针头类物品必须执行"三次核对"制度。但调查发现,该诊所既无器械使用登记表,也缺少术中影像记录。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班护士承认"太忙忘记清点",暴露出基层医疗机构在操作规范执行上的严重漏洞。

口腔门诊乱象何时休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事件并非个案。在某投诉平台,近三年关于"拔牙后异物残留"的投诉达47起,其中28起涉及民营诊所。行业专家指出,部分机构为追求效益,将标准30分钟的手术压缩至15分钟完成;有的甚至让护士独立操作复杂拔牙手术。这种漠视医疗安全的行为,反映出某些医疗机构将经济利益置于患者健康之上的畸形现状。

患者维权的艰难之路

尽管证据确凿,张女士的维权过程却充满波折。诊所起初以"个体差异"为由推诿,后在媒体介入下才同意赔偿。医疗纠纷鉴定耗时长达三个月,期间产生的复查费用全部由患者自行承担。法律人士指出,目前口腔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模糊,取证难度大,许多受害者最终选择息事宁人,这反过来又助长了部分机构的侥幸心理。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口腔专家建议,拔智齿应首选具备口腔颌面外科资质的医疗机构。术前务必确认机构是否公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生是否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术中可要求使用独立包装器械,并留意医护人员是否执行器械清点。术后若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持续加重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保留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