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制假币案告破:每天印多少花多少暴露贪婪本性

7760png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似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假币犯罪却从未真正消失,反而随着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近日,一起震惊全国的夫妻制假币案告破,犯罪嫌疑人"每天印多少花多少"的贪婪行径,不仅暴露了人性之恶,更引发了社会对假币犯罪新趋势的深刻思考。在电子支付尚未完全覆盖的偏远地区和老年群体中,假币流通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夫妻搭档制假币 家庭作坊式犯罪成新趋势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出租屋作为制假窝点,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销售-使用"链条。警方调查发现,这对夫妻购置了专业印刷设备,通过网络学习制假技术,每天能印制数千元假币。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采用"即印即用"模式,将假币迅速投入周边市场流通。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犯罪模式隐蔽性强、成本低、流动性大,给打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类似案件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现,反映出假币犯罪正在向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

技术门槛降低 假币制作呈现"平民化"特征

随着印刷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假币制作的技术门槛大幅降低。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仅通过网购就能获得所需设备和材料。办案民警介绍,现在制作假币不再需要专业印刷厂,普通喷墨打印机配合图像处理软件就能完成基本工序。虽然这种"低端"假币在专业人士眼中破绽明显,但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老年人群体仍具有较强欺骗性。这种"平民化"假币的泛滥,使得防范难度进一步加大。

"印多少花多少"暴露贪婪本性 终难逃法网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令人咋舌:他们坚持"当天印制当天花完"的原则,将假币主要用于小额消费和找零。这种贪婪行径不仅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更直接侵害了普通商贩的利益。警方表示,虽然单次涉案金额不大,但长期累积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对夫妻最终因频繁使用假币引起警方注意,经过缜密侦查被一举抓获。案件的成功告破,彰显了公安机关打击假币犯罪的决心和能力。

假币犯罪看似是经济问题,实则关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既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防伪能力,也要加强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识假辨假教育。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牢防范假币的铜墙铁壁,维护健康的金融秩序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