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回应'救护车西藏旅游'事件:若违规将追责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一些特殊车辆被曝"公车私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从消防车买奶茶到警车接送孩子,每一次类似事件都会引发公众对公共资源滥用的强烈质疑。近日,一则"救护车现身西藏旅游区"的视频再次点燃舆论场,网友纷纷质疑:本应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救护车,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旅游景区?这一事件不仅触及公众对急救资源被滥用的敏感神经,更折射出特种车辆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救护车现身景区引质疑
网传视频显示,一辆车身印有"急救"字样的救护车停靠在西藏某景区停车场,车上人员身着便装游玩拍照。经网友比对,该车疑似来自外省某医疗机构。这一画面立即引发热议:"救护车长途跋涉到西藏,是执行转运任务还是公费旅游?"多位医疗从业者表示,正常情况下救护车跨省转运需要严格审批,且车上应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而视频中车辆的使用场景明显与急救任务不符,存在违规嫌疑。目前,涉事地区卫健委已介入调查,并表示将严肃处理任何违规行为。
特种车辆管理漏洞待补
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地区对特种车辆监管的薄弱环节。据了解,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本应实行"一车一档"管理制度,包括出车记录、行驶路线、用车事由等都需详细备案。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单位存在管理松散、审批流于形式等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个别人员将特种车辆视为"特权车",认为可以逃避高速收费、不受限行限制。法律专家指出,这种观念不仅错误,更可能构成滥用职权。完善GPS定位系统、建立跨部门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亟待落实。
公共资源信任危机需化解
每一起"公车私用"事件都在消耗公众对公共资源的信任度。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对急救车辆被违规使用表示担忧,担心真正需要时无法及时获得救助。这种信任危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比如民众对鸣笛救护车产生怀疑而拒绝让行。相关部门除了要严肃查处个案,更需建立长效机制:推行救护车车身二维码查询系统,实现用车信息透明化;开通24小时监督举报专线;定期公开特种车辆使用情况审计报告。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重建公众对急救系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