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对外开放再提速!中国将如何深化全球经贸合作?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重构等严峻挑战。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放缓,许多外贸企业遭遇订单下滑困境。与此同时,RCEP全面生效、"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第十年,中国对外开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自贸试验区升级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我国自贸试验区已形成21个省份"雁阵"布局。最新出台的《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7大领域提出80条开放举措。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海南自贸港实施"零关税"政策清单管理,这些制度创新正在为全国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特别是在数字贸易领域,北京等地试点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管理,为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方案。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合作新空间
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8%,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3万列。当前合作正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规则标准"软联通"升级,中白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等产业园区成为国际产能合作新载体。在绿色基建领域,中国参与的海外风电、光伏项目装机容量持续增长。随着《"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深入实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正在打开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多双边经贸机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在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谈判中,中国正积极开展加入进程。通过进博会、服贸会等国际展会平台,中国持续为各国企业提供市场机遇。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推动跨境电商"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2023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7万亿元,为全球贸易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