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达成哪些实质性共识?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际市场的神经。近期,从芯片禁令到新能源车关税,两国经贸摩擦不断升级,让跨国企业供应链频频承压。就在各方担忧"新冷战"风险时,6月5日中美经贸团队在日内瓦举行的闭门会谈传出积极信号,联合声明中"实质性共识"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
关税壁垒出现松动迹象
联合声明特别提及"双方同意就301关税问题进行建设性磋商",这被视为突破性进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显示,目前仍有约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被加征7.5%-25%不等的关税。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可能分阶段取消对自行车、纺织品等民生商品的附加关税,而中方或将相应调整对美汽车和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这种"对等解套"模式有望为两国消费者每年节省超过200亿美元的支出。
科技合作建立新沟通机制
在半导体等敏感领域,双方达成设立"技术贸易工作组"的共识。该机制将每月举行司局级会谈,重点讨论出口管制清单更新、许可证审批等实操问题。值得关注的是,美方首次同意就荷兰ASML光刻机对华出口问题展开专项磋商,而中方则承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为陷入僵局的高科技产业链合作撕开一道口子。分析师指出,此举可能缓解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割裂风险。
新能源产业找到利益交汇点
针对近期沸沸扬扬的电动汽车关税争端,联合声明中"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表述颇具深意。据透露,中美将在拉美和东南亚联合投资充电桩网络建设,中国提供电池技术,美国输出智能电网方案。这种竞合模式既规避了直接市场冲突,又回应了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需求。数据显示,两国企业在印尼的镍矿加工、智利的锂矿开发等项目已进入实质谈判阶段。
农业贸易重启"快车道"机制
声明中恢复中美农业贸易快速通道的条款引发美国农场主群体热烈反响。该机制将简化检验检疫流程,中国承诺加快审批美国牛肉、大豆等农产品进口许可,美方则放宽对中国熟制禽肉的限制。美国农业联合会测算,此举可使对华农产品出口周期缩短40%,2024年出口额有望突破400亿美元。蒙大拿州小麦种植户代表表示:"终于看到仓库里积压的作物有了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