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被狗咬伤索赔遭拒 狗主人:要不让狗给你道个歉?
近年来,宠物伤人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犬只伤人事件超过1000万起,其中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更容易成为受害者。这些事件背后,往往暴露出宠物管理、责任认定和赔偿机制等多方面问题。近日,一则"孕妇被狗咬伤索赔遭拒,狗主人:要不让狗给你道个歉?"的新闻再次引发热议,折射出当前宠物伤人事件处理的尴尬现状。
孕妇被咬索赔无果 狗主人态度引争议
事件中的孕妇在小区散步时,突然被一只未拴绳的大型犬扑咬,导致腿部多处受伤。就医后,孕妇向狗主人提出医疗费、误工费等合理赔偿要求。然而狗主人不仅拒绝赔偿,还语出惊人:"要不让狗给你道个歉?"这种态度引发网友强烈愤慨。专业人士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245条,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除非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
宠物伤人赔偿难 法律执行遇困境
类似事件中,受害者维权往往面临多重困难。首先是证据收集难,很多伤人事件发生在无人监管的公共场所;其次是赔偿标准不明确,精神损失等难以量化;最重要的是执行难,不少狗主人采取"三不"态度:不认账、不赔偿、不配合。法律人士建议,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报警,保留医疗记录、现场照片等证据,必要时通过诉讼维权。
城市养犬管理漏洞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该事件也暴露出城市养犬管理的诸多问题。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养犬管理条例,但执行力度参差不齐。遛狗不拴绳、不办理犬证、大型犬违规饲养等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专家呼吁,应该建立更严格的宠物登记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同时完善公共场所的监控设施。
文明养宠需多方合力 安全意识待提升
要减少此类事件发生,需要饲养人、管理方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饲养人应当遵守相关法规,给犬只接种疫苗、外出时牵好狗绳;物业和社区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公众也要提高安全意识,遇到未拴绳的犬只保持距离。特别提醒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尽量避免单独在可能存在犬只的场所活动,遇到危险及时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