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犬咬伤孕妇后续:主人拒绝赔偿 称可安排狗道歉
近年来,宠物伤人事件频发,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犬只伤人事件超过百万起,其中不少案例因赔偿纠纷陷入僵局。就在近日,一则"恶犬咬伤孕妇后续:主人拒绝赔偿 称可安排狗道歉"的新闻引发热议,再次将"文明养犬"与"责任认定"等话题推上风口浪尖。当宠物成为家庭一员的同时,如何平衡宠物权益与社会责任,成为摆在每位养犬人面前的必答题。
恶犬伤人事件频发暴露监管漏洞
此次事件中,孕妇在小区内被未拴绳的大型犬扑咬致伤,监控画面触目惊心。类似案例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暴露出当前养犬管理存在明显漏洞。部分城市虽有出台养犬管理条例,但实际执行中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许多犬主对遛狗不牵绳、不戴嘴套等违规行为习以为常,直到酿成悲剧才追悔莫及。
奇葩赔偿方案折射责任意识缺失
涉事犬主"让狗道歉"的荒唐提议,引发舆论哗然。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245条,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种拒绝经济赔偿、企图用"象征性道歉"搪塞的行为,不仅缺乏法律常识,更反映出部分养犬人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受害者家属表示,孕妇因惊吓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医疗费用已超万元。
文明养犬教育亟待加强
在多个宠物论坛上,该事件引发养犬人群体激烈讨论。有资深训犬师指出,90%的犬只伤人事件源于主人管教不当。目前国内宠物学校培训覆盖率不足5%,多数犬主缺乏科学的驯养知识。专家建议社区应定期开展文明养犬讲座,将"遛狗必牵绳"等基本规范纳入物业管理制度。北京某小区通过设立"宠物黑名单"制度,已实现连续三年零伤人记录。
保险机制或成破解赔偿僵局关键
针对赔偿纠纷难题,深圳等地已试点推行"宠物责任险"。投保后,宠物伤人最高可获10万元赔偿。但现阶段参保率不足3%,多数犬主存在侥幸心理。保险业内人士透露,将考虑推出"养犬信用体系",对文明养犬者给予保费优惠。也有法律界人士提议,应强制要求大型犬饲养者购买责任险,从制度层面保障受害者权益。
完善立法才能根治顽疾
现行《动物防疫法》虽明确养犬管理规定,但处罚力度普遍偏轻。以上海为例,遛狗不牵绳仅处20-200元罚款,难以形成震慑。对比德国《养犬法》规定,危险犬种必须通过性格测试,伤人犬可能被处安乐死。专家呼吁应加快修订相关法规,建立养犬扣分制度,对多次违规者永久禁养,同时明确物业、社区等主体的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