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四姑娘山一游客因高原反应不幸离世 家属悲痛欲绝

9374png

近年来,随着户外旅游的持续升温,高原地区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向往的打卡胜地。然而,在这片壮美风光背后,却暗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高原反应导致就医的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就在近日,四姑娘山景区再次传来令人痛心的消息——一名游客因突发严重高原反应抢救无效离世,家属在现场悲痛欲绝的画面令人揪心。这起悲剧不仅给当事人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更给整个旅游行业敲响了安全警钟。

高原旅游热背后的安全隐患

四姑娘山作为川西著名景区,海拔从3200米到6250米不等,独特的高原风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但许多人在向往"云端之旅"时,往往低估了高原环境的危险性。医学专家指出,当海拔超过2500米时,人体就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症状。而事发游客所在的景区核心区域海拔普遍在3500米以上,加上近期气温骤变,更容易诱发急性高原病。景区工作人员透露,该游客在出现不适症状后虽经紧急送医,但终因多器官衰竭不幸离世。

高原反应认知误区亟待破除

在此次事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悲剧本可以避免。据家属反映,逝者生前自认为身体素质良好,未做充分准备就前往高海拔地区。这种"年轻就不会有事"的认知误区在游客中普遍存在。高原医学专家强调,高原反应的发生与年龄、体质并无绝对关联,任何人都有可能中招。更值得警惕的是,不少游客存在"忍一忍就过去"的错误观念,往往错过最佳救治时机。数据显示,急性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若未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高达40%。

景区应急机制面临严峻考验

事件发生后,四姑娘山景区的应急救援体系引发广泛讨论。虽然景区设有医疗站点,但高山地形导致救援响应时间延长成为硬伤。目击者描述,从发现游客不适到救护车抵达用时近40分钟,期间只能依靠同伴实施简单救助。旅游安全专家指出,高海拔景区必须建立更完善的预警系统和快速救援通道,包括配备高原专用救护设备、培训工作人员掌握急救技能、建立直升机救援绿色通道等。目前,当地文旅部门已宣布将全面升级应急医疗体系。

高原旅游该如何做好风险防范

这起悲剧给计划前往高原的游客上了沉重一课。专业向导建议,游客应提前1-2周服用红景天等抗高原反应药物,抵达后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特别要注意的是,行程安排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在低海拔适应2-3天再逐步升高。旅行社也应负起责任,对游客进行严格的身体评估,拒绝不符合条件的游客参团。更重要的是,每位游客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一旦出现头痛加剧、持续呕吐等症状,必须立即下撤就医,切勿硬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