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登记预约难?民政局回应将增加办理窗口
近年来,随着90后、00后逐渐步入适婚年龄,全国多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频频出现"预约难"现象。不少新人反映,提前一个月都抢不到结婚登记号,热门日期更是"秒光"。社交媒体上,"结婚登记比春运抢票还难"的话题屡屡登上热搜,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婚恋观变化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面对持续升温的婚登需求,多地民政局终于作出回应:将增加办理窗口,优化预约系统。
结婚登记预约为何"一号难求"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婚姻登记量同比激增30%,部分城市高峰日预约量超日常5倍。北京朝阳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透露,每逢"520"、"七夕"等特殊日期,系统开放瞬间就会涌入上万预约请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后疫情时代"报复性结婚"现象明显,另一方面是年轻人更倾向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日期登记,导致需求高度集中。某婚恋平台调研显示,6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特殊日期等待1-3个月。
窗口不足暴露服务能力短板
目前全国多数婚姻登记处仍保持"5-8个窗口+2-3个机动窗口"的传统配置,面对日均200对以上的登记需求明显捉襟见肘。深圳某区民政局负责人坦言,现有场地和人员编制都是按十年前标准设置,与当前人口结构和婚登高峰完全不匹配。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地区的线上预约系统存在技术缺陷,黄牛利用外挂软件抢号转卖的情况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紧张局面。
多地推出扩容增效组合拳
针对这一民生痛点,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率先行动。黄浦区民政局将登记窗口从6个增至12个,并试点"午间不间断服务";天河区则开发了智能预审系统,使单对新人办理时间压缩至15分钟内。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推出的"结婚登记一件事"联办服务,将婚检、领证等环节整合,效率提升40%。这些创新举措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
数字化赋能能否破解预约困局
除增加物理窗口外,技术手段正在成为重要突破口。北京"京通"小程序新增结婚登记预约"候补功能",系统自动释放爽约号源;成都上线的"婚姻登记电子地图"可实时显示各网点忙闲状态。专家建议,未来可借鉴医院挂号系统的分时段预约机制,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防范黄牛刷号,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排队"的服务转型。
从各地民政部门的应对措施来看,解决结婚登记难问题需要硬件扩容与服务创新双管齐下。随着90后、00后成为婚登主力军,公共服务如何适应新一代需求特点,将成为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的重要课题。这场关于幸福的"抢号大战",或许正是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