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女子因常年过度防晒 睡觉翻身时不幸骨折
近年来,防晒已成为现代人护肤的"必修课",从防晒霜、遮阳伞到防晒衣,各种防晒产品层出不穷。然而,过度防晒的隐患却鲜少被提及。近日,一则"女子因常年过度防晒导致骨折"的新闻引发热议,让人们对防晒的认知从"越多越好"转向了科学理性。
过度防晒导致维生素D缺乏
该女子因担心紫外线伤害,常年使用高倍数防晒霜,出门必穿防晒衣、戴遮阳帽,几乎完全隔绝了阳光照射。医生检查发现,她体内维生素D水平严重不足,仅为正常值的1/10。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关键营养素,其80%-90%需要通过阳光照射皮肤合成。长期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
防晒与补钙的平衡之道
专家指出,防晒并非越极端越好。每天10-15分钟的阳光照射(避开10点-14点强光时段)就足以满足维生素D合成需求。对于特别注重防晒的人群,建议通过食物(深海鱼、蛋黄、蘑菇等)或补充剂获取维生素D。同时,30岁后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防晒焦虑背后的健康隐忧
这起事件折射出当代人普遍的"防晒焦虑"。在商家营销和美白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人将防晒等同于"完全避光"。皮肤科医生提醒,适度晒太阳不仅能合成维生素D,还能调节生物钟、改善情绪。完全隔绝阳光可能引发季节性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得不偿失。
科学防晒的正确打开方式
真正的科学防晒讲究"智慧躲避":夏季正午减少外出,日常通勤选择SPF30左右的防晒霜即可,不必追求超高倍数。阴天也要防晒,但可以适当减少防晒措施。户外活动时,采用"ABC原则":Avoid(避开强光)、Block(遮挡)、Cream(涂抹防晒霜)。记住,防晒的目的是防止晒伤和光老化,而非完全拒绝阳光。
这起"防晒过度致骨折"的案例给热衷防晒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美白抗衰的同时,更要关注整体健康平衡。毕竟,防晒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健康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