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小区火灾后续:政府介入调查,受灾居民安置中

398png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消防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2022年全国共接报高层建筑火灾1.7万起,同比上升8.3%,其中居民住宅火灾占比高达68%。重庆某小区近日发生的火灾事故,再次敲响了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的警钟,引发公众对建筑消防设施、物业应急管理能力的广泛讨论。

政府多部门联合展开事故溯源调查

火灾发生后,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立即牵头成立专项调查组,联合住建、消防、公安等部门开展全面调查。调查重点包括起火原因鉴定、消防通道畅通情况、消防设施完好率等关键环节。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组特别调取了小区近三年的消防检查记录,并将对物业公司的日常安全管理责任进行追溯。据现场消防人员透露,初步排查发现该小区存在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现象,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核实中。

临时安置点保障受灾居民基本生活

在距离火灾现场2公里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政府设置了临时安置点,目前已接收37户共计89名受灾居民。安置点内配备有折叠床、被褥、洗漱用品等基本生活物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了医疗小组提供24小时健康监测。民政部门开通了绿色通道,为丢失证件的居民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并发放每人3000元的应急救助金。部分居民被安置在周边酒店,社区工作人员正协助联系受损房屋的保险理赔事宜。

专家解析高层住宅消防隐患痛点

建筑防火专家指出,此次火灾暴露出当前高层住宅普遍存在的三大隐患:消防连廊被违规改建、常闭式防火门长期开启、管道井未进行防火封堵。特别是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占比显著上升,2023年第一季度相关事故较去年同期增长23%。消防部门提醒,按照《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在楼道充电最高可处1万元罚款,但实际执法中存在取证难、执行难等问题,需要建立物业、业委会、消防部门联动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全市启动住宅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以此次火灾为警示,重庆市已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消防安全大检查,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消防设施损坏、疏散通道堵塞等突出问题。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住建部门将把消防隐患整改情况纳入物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整改不力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同时,全市将新增200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推广安装电梯阻车系统等技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