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蔗糖冰激凌中零蔗糖竟是商品名?消费者直呼被误导!

7092png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中的糖分含量。"零蔗糖"食品凭借其健康标签迅速走红,成为市场新宠。然而,近期多位消费者反映,一些标榜"零蔗糖"的冰激凌产品实际上并非完全不含糖,而是将"零蔗糖"注册为商品名称,产品配料表中依然含有其他糖类成分。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消费者直呼被误导。

零蔗糖概念为何如此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控糖成为许多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无糖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零蔗糖食品因其宣称的健康属性,尤其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然而,部分商家正是看准了这一消费心理,在营销上玩起了文字游戏。

商品名与配料表的文字游戏

记者调查发现,某知名品牌推出的"零蔗糖"冰激凌,其商品名称确实注册为"零蔗糖",但在配料表中却明确标注含有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其他代糖成分。法律专家指出,这种做法虽不违法,但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标签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等方式误导消费者。

代糖是否真的更健康

营养专家表示,虽然代糖的热量较低,但长期过量摄入同样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部分代糖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甚至可能刺激食欲,导致摄入更多食物。消费者在选择"零蔗糖"产品时,不应只看名称,更要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产品真实的糖分含量和成分构成。

消费者维权面临哪些困难

多位遭遇"零蔗糖"误导的消费者反映,维权过程困难重重。一方面,商家往往以"商品名称注册合法"为由拒绝赔偿;另一方面,消费者需要证明自己确实因误导而购买,举证难度较大。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加强对食品标签标识的监管力度,但消费者自身提高辨别能力同样重要。

行业规范该如何完善

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出台更细致的食品标签标识规范,明确"零蔗糖"等宣称的使用标准。建议要求企业在使用此类宣称时,必须在包装显著位置注明具体含义,如"本品不含蔗糖,但含有其他糖类成分"。同时,行业协会也应加强自律,避免因个别企业的营销手段损害整个行业的信誉。

在这场"零蔗糖"风波中,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都需要反思。对于消费者来说,提高食品标签的识别能力至关重要;对企业而言,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监管部门则需要与时俱进,完善相关法规,为消费者营造更透明的消费环境。